BooguNote已经使用近一个月,在消亡之前,先做一次整理,算是备份。
#关于百度互联网产品设计大赛#
5.20,北京决赛,母校110周年。高铁到北京时已经是将近晚上,主办方没有安排活动,吃了顿来帝都后最坑的一顿, 回到酒店,开始认真干活,PM指导意见回复较迟,我们又要赶着夜完成任务,幸好复赛打下挺好的基础,所以除了优化首页页面,将逻辑关系理得更加清晰外,大头任务是作品展示部分做了UI以及多线路设计,使产品更加丰富,可行。
次日中午一边接受采访,一边开始整合两人昨晚的工作,顺便修改以及排练。
下午饿着来到百度大厦五福降中天参加决赛,抽签阶段手一黑竟然抽到第二个上台~
开始紧张,然后逐渐进入状态一向是我进行展示的特色之一,所以我继续延续了复赛的优良传统,在一些重要的point上强调并抓住了评委的眼球。 后来接受几路评委提问,不过思路还算顺畅,很多问题对一直奉为GEEK精神的我而言,其实不是触及核心的问题,即使做到像V2EX那样的拥有小众用户,但是用户信赖黏度极高的产品,我也会很开心的。
结果母婴类产品——hello baby夺冠,我们的产品和趣排则是第二第三,1W入账。演讲的次序也很好玩,hello baby是最后一个展示的,我们和趣排则分别是第二以及第三位做展示。
决赛结束,都有点觉得这是一场主观性与客观性参半的比赛了,不过这不是关键,能够在这边见到这么多PM大牛,尤其是传说中孙云丰fellow,见到很多已经将产品开发成型的团队,与他们交流,本身就是件非常热血,非常有收获的事情。
#关于博客以及人人小站# 除V2EX外,学到最多的还是来自各方博客。在那些曾经是学长,现在已经变身经验丰富的牛人博客里,总能找到契合点,由此寻找迷茫的指向。不过个人更偏向于看到当年处于低潮的他们是如何步步走上现在想走的路。但是我永远不会懈怠技术在产品方面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为了增强自己的壁垒或者说竞争力,必须能够独立使用技术手段让自己想要的产品生产出来。而这些已经走上神坛的人们,显然给了我很大的激励以及学习之道,学会从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平台上看世界,看自己,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至于人人小站,曾经一度荒废的music.test开始重新启用,发生的种种,差点让我放弃这个念头,不过还好后期同学与我交流说要学着坚持做一款产品,无论它有多么小,于是放下各种负担,开始小站风格改变后的重新摸索。正如小站说的那样,小站不再模仿麦田随机出现音乐或者进行传统意义上分类介绍的形式,而是借鉴美剧Touch精神,开始在上下文章之间插入一定的联系,让其像藤蔓一样延续下去。
这样的理念其实以前一直是自己追崇的,包括现在很多创意都是借鉴于联系基础上的,况且这样的联系能够最大程度上扩大我对一样知识的了解程度,当然我也希望小站的关注者也能感受到这种方式的魅力所在。
#关于书籍# 现在基本上处于几本书并行的状态,设计学方面典型书籍《设计心理学》,《结网》,技术性书籍《Jquery权威指南》,《CSS权威指南》之外,因为考虑到前期设计的概念产品需要更多理论支持,故也在看百度Mp3 PM推荐书籍《如何阅读一本书》。
一本相当古老的书籍,但是经典得令人咋舌,因为里面的阅读理论实在足以令一个自认为很了解阅读的人停止自信。不过我的目的除了得到这些价值外,最主要的任务还是从中挖掘出阅读方式之间的连结关系,为书列存在方式增添合理的选择及丰富书列的理论基础。
不过下次再也不这样并行阅书,2-3本为宜,太多的书籍只会打断你读书思考的连贯性,也会徒增读书一段时间的焦虑感。
#关于动漫,音乐,纪录片# 前几天刚刚在众多口碑相传中,终于通过PT拖来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宣扬这样的理念,人类和大自然之间的相互回馈,传达着中国人“不管埋头吃饭,还是低头种田,都不忘抬头望望天”朴实的生命观。在第五集的时候才介绍到扬州的包子和大煮干丝,虽然是扬州人,其实我对这些传说中的美食一直没有太多的钟爱。
动漫除了把魔法少女小圆重复过一遍外,就是儿童节心血来潮,在同学推荐下,开始追传说中“关乎青春的故事,感情描写很细腻”的动漫龙与虎,不过现在熬了3夜,基本上也看了2/3了,发现其实除了女主大河外,实乃梨以及亚美也是很可爱的人,都是性格很分明,很天然善良的人(亚美虽然两面派,但是全篇中显示其善解人意的一面更多些呢),和之前重温的今日的五年二班还是有同样催泪效应,毕竟唤醒我们的是那些年纯纯的回忆啊。
很长一段时间没上虾米,一上去竟然发现RS发布了新的专辑What We Saw from the Cheap Seats,立马下来听,风格基本未变,还是非常大爱的,想着哪天通过几重联系把这部新的专辑推到小站上去~除此之外,基本上就是在ipod中不停地重播各种IM,Tanya,Eason的歌曲了。